今年各大媒體都在轉載《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》,市場上一片狂歡,買房賣房綜合數據看起來很漂亮,而且絕大多數熱點城市都有限價措施,為了讓綜合價格看起來好看,出現了兩種房價備案機制。
一種是備案價控制,備案階段把網簽的價格卡死,價高不能備案,但實際售價又要比備案價高,比如備案價在12000,實際售價在18000-22000,這個時候就會出現雙合同,多出來會捆綁到裝修合同上。
第二種是備案流量控制,本月安全價格確定好,然后把低價的網簽,高價的根據情況網簽,均價突破安全線,高價停止網簽,情況危急,停止發放預售證,遠郊縣城低房價區域統統拉進來,一卡一放,價格數據表面平穩,數據回到安全區。
所以,兩種備案操作機制讓買房賣房數據失真,參考意義值得重新考量!!!
說完房價備案機制,我們再說說土地數據,有種說法叫地價是房價的發動機
2018年過去的6個月,我們從土地市場得到三個數據反饋是:
1,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土地流拍;
2,二線城市地價增幅趨緩;
3,三四線城市土拍成交量、溢價暴增。
于是大家都得出結論:
1,一二線城市熄火,開發商都不拿地了;
2,三四線才是熱點,進攻三四線的時機到了!
然而,實際的情況是,北京等地方流拍的地,住宅比例很少,卻需要配置大量的交通樞紐、配套商業、共有產權住房和自持物業,幾宗流拍的土地起價反而很高。在這樣的限制條件下,房企顯然是沒有利潤空間的,沒有了利潤,就沒有了拿地的熱情,而三四線土地市場火爆,目前來看主要是棚改!!!
這一波三四線的土拍市場火爆,政府將向三四線城市定向放水貨幣超數萬億,已經投放了3年。
那么房子到底還能不能買,我們要相信誰?
無論你在哪個城市,如果是剛需自住,你要有占位意識,一定要買!這不是房價高不高、站不站崗的問題,這是你在這個城市安身立命的根本,我們正處于高速城鎮化進程中,而且這個城市化還將持續好幾年的時間。
不要漲一點興奮得睡不著,跌一點恐懼得睡不著,如果心理素質那么差,以至于不敢做任何決定,那就老實一點租房子住,但是你沒有房子,你就享受不了你所在城市發展的紅利,長痛不如短痛,所以該買房時就買房!!!
以上
如果本文對你有所幫助,
歡迎分享到朋友圈,
成就更多房產精英!
免費領取案例資料